Image

雜交胡麻之父黨占海


編輯:2022-06-02 09:34:32

懷揣夢想破難題  苦心孤詣育良種

——記甘肅省農科院二級研究員、國家胡麻產業首席科學家黨占海

784691
黨占海擔任胡麻產業技術體系期間參加國家農業科技教育工作會議

黨占海,1955年生,甘肅會寧人,甘肅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原所長、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胡麻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油料作物技術分會副會長、農業部油料專家指導組成員、“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國家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甘肅省千名領軍人才”和 甘肅省“333科技人才工程”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先進工作者、“感動甘肅·2009’十大隴人驕子”、“蘭州市道德模范”。2011和2013年兩度被提名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2013和2015年被推薦為甘肅省科技功臣候選人。

求學甘肅農大 圓夢胡麻育種

615329

黨占海和同事張建平、趙利測定隴亞10號套種玉米的產量構成

1974年1月,黨占海高中畢業,回黨峴鄉參加勞動,他當了生產隊的青年突擊隊副隊長兼記工員,后又被推薦到村(當時為生產大隊)小學當了民辦老師。

在黨占海少年的記憶里,胡麻油是很珍貴的油料食物。一年四季吃油的次數屈指可數,只有逢年過節,招待親朋時,才能見到一點胡麻油。

黨峴山大溝深,十年九旱,種植胡麻是當地人解決吃食用油的途徑。

黨占海所在的村小學有幾畝地,在一位鄉鎮干部的推薦下,黨占海到縣農科所去引小麥品種,引了一個叫“會寧10號”的品種,種植后,長勢突出,引起過路趕集農民的觀注。就在快收獲前的一個晚上,一些麥穗被人折走了,但就是這樣,產量出來時,“會寧10號”仍比當地老品種還高一倍多。這讓黨占海對小麥的品種有了深刻的認識。

1977年,國家恢復了高考,黨占海報考了甘肅農業大學農學系,后被錄取。學農,用農業新技術改變鄉親們農業發展的現狀,是黨占海青年時期的一個理想。后來,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這個理想。

在大學期間,黨占海如饑似渴學習知識。在所學課程中,他偏愛遺傳育種學,成績很好。二年級時,他主動參與了遺傳學教授、馬鈴薯育種家戴朝曦老師的課題研究。

1982年,黨占海大學畢業,被分配到甘肅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胡麻育種組。想到老家干旱貧瘠土地上產量不高的胡麻,他想在胡麻育種上做出成績。在李秉衡先生的指導下他開始了胡麻育種生涯。

攻克胡麻病害 品種耀眼神州

908121

觀察胡麻雜交種育生長

1982年,黨占海赴甘肅省胡麻研究基地——定西旱農所油料站參觀學習。在試驗田里,他發現了一些干枯的胡麻枝條。出于專業的敏感,他鉆研起了胡麻的枯萎。經過研究,黨占海判斷,試驗田里胡麻的枯枝,是胡麻枯萎病。

枯萎病是一種土傳病害,在土壤里能存活多年,可以導致胡麻大面積的死亡。當時國內還沒有有效的藥劑防治,更沒有解決的辦法。

“能不能通過遺傳育種的辦法,培育出一個新的品種抗過這種病?”黨占海想。

想到就做。黨占海嘗試起抗病育種的試驗。1985年,枯萎病在我國胡麻主產區開始大面積蔓延流行,輕則減產,重則絕收。針對這個嚴重的問題,《山西日報》專門刊登了《救救胡麻》的呼吁。同年,黨占海選育出的胡麻新品系7544—4—2。經過病田試驗,抗枯萎病性能優良。

1986年,胡麻新品系7544—4—2被推薦引入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進行試驗,結果抗枯萎病效果良好。1987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在全國征集引進胡麻品種進行抗病篩選,黨占海培育的新品系7544—4—2脫穎而出。

從1987年開始,胡麻新品系7544—4—2在甘肅、河北、山西、內蒙等胡麻種植主產區進行生產試驗、示范及推廣,先后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和甘肅、河北、山西和內蒙古四省(區)審(認)定,命名為隴亞7號。

到1992年,“隴亞7號”種植面積已經推廣到240多萬畝,占據胡麻全國種植的四分之一,挽救了病害滅頂的胡麻產業。該技術后獲得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此后,黨占海研究團隊將高抗枯萎病列為胡麻育種的首要目標,在保持高抗病特性的同時,他們又兼顧了其他特性,相繼選育出抗病又抗旱的“隴亞8號”,矮桿抗倒伏高產的“隴亞9號”,及綜合性優良的“隴亞10號”等9個胡麻新品種。

“隴亞10號” 在國家區試驗對照增產中名列前茅,因抗病性好、高產、抗倒伏、亞麻酸含量高、種植適應性廣泛,贏得廣大農民的喜愛。自2005年大面積推廣以來,到現在一直是胡麻種植面積最大的主栽品種,累計推廣超過了2000多萬畝。該技術還獲2010年甘肅省科技進步獎。

黨占海是幸運的,他的辛勤付出得到了豐厚的回報。“隴亞7號”的選育成功,把甘肅胡麻育種提高到了全國領先水平。相繼育成的9個胡麻新品種,在我國胡麻產區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黨占海的隴亞系列品種占全國胡麻面積的三分之一和甘肅胡麻面積一半以上,5個品種獲省級以上獎項,3個品種獲一等獎,隴亞系列品種被選為國家胡麻品種區域試驗統一對照品種,隴亞系列品種光耀全國。 

懷揣雜交夢想 破解難題

772248

占海和胡麻體系人員在內蒙古烏蘭察布田間考察新品種示范

1921年,美國科學家Bateson和Cairnder首次發現雄性不育胡麻,此后很多科學家一直在尋找胡麻的雄性不育資源,以期實現胡麻的雜種優勢利用,期間也發現過類似的胡麻雄性不育系,但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胡麻雜交種選育卻無人成功。

越是難題,越需要攻克。黨占海想到了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發現野敗型水稻不育系,攻克了水稻雜交種選育難題的事跡。

一個新的夢想在黨占海心里萌發,他想嘗試,他想攻克這個難題!

“對一個搞科研的人來說,就是要不斷挑戰自己,攻堅克難!”黨占海自己對自己說。

于是,黨占海開始了尋找不育株的慢慢征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在試驗地里發現過幾例天然的雄性不育株,但因其“后代”無法保持遺傳性,都失敗了。

科學的攀登從來就沒有平坦的道路,黨占海面對失敗卻沒有氣餒。他在尋找天然不育未果之后,把目光轉移到了誘變育種上。他嘗試了鈷60?射線、快中子、重離子等多種物理誘變,進行了多次試驗,但都沒取得理想的效果。

1998年,他突然地想到了誘變,結果奇跡出現了,他在地里發現了一株他夢想中的雄性不育株。

黨占海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著這株不育株。到花季的時候,他選擇了國內外的優質胡麻品種,每天小心翼翼地一朵花一朵花給這株不育株授粉。苦心人,天不負!在黨占海的精心照料下,這株不育株胡麻結了果實,產下了種子。

新的一年來臨,黨占海重新進行了誘導試驗,試驗又產生了不育株。通過人工誘變,黨占海成功選育出首例溫敏型亞麻雄性不育系,該技術對作物遺傳育種學發展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為亞麻雜種優勢的利用開辟出了新的途徑。2004年,該技術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黨占海和他的團隊對幾株不育系進行培育,經歷了上千次失敗試驗,成功了。他們終于選育出了胡麻雜交種——隴亞雜1號、隴亞雜2號,并于2010年3月5日正式通過甘肅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據此,首例胡麻雜交種在甘肅省誕生。

胡麻雜交種增產效果非常突出,“隴亞雜1號”,試驗平均畝產達130.40公斤,較對照隴亞8號增產10.27%,畝產高達260公斤;“隴亞雜2號”,試驗平均畝產126.44公斤。這兩個品種含油率均在40%以上,其抗病、抗倒伏、綜合性狀等都表現優良。

隴亞雜1號、2號的選育成功,填補了胡麻雜交育種的空白,中國成為胡麻育種的引領者。

推動產業發展 福澤萬千農民

708747

時任省長徐守盛為“2009’感動甘肅隴人驕子”黨占海頒獎

2008年國家啟動建設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黨占海被遴選為國家胡麻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他先后在胡麻生產的各個環節盡心盡力服務,普惠億萬農民,幫助他們增收數十億。推動了我國胡麻產業的發展,提高了我國胡麻產業技術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黨占海一直也在為家鄉的胡麻產業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他每育成一個新品種都要送到家鄉試驗示范和推廣。擔任胡麻體系首席科學家期間,會寧被列為胡麻體系綜合示范重點基地,會寧建偉食用油有限責任公司被列為體系加工崗位合作示范企業。

這就是黨占海,一個有責任感埋頭苦干的人,一個不畏艱險,在科學上勇攀高峰的科學家,一個屹立于胡麻之林的中華民族的脊梁!



Image
Image
Image

版權所有:中陽縣生旺食用油加工有限公司 地址: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濱河小區后門完香牌胡麻油專賣店 ?電話:400-119-1987 ?
技術支持:龍采科技? 晉ICP備2022004902號-1??

Image
Image
Image

版權所有:中陽縣生旺食用油加工有限公司 地址: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濱河小區后門完香牌胡麻油專賣店 ?電話:400-119-1987 ?
技術支持:龍采科技? 晉ICP備2022004902號-1??